母猪后腿肿疼
2025.05.20 03:20 39
母猪后腿肿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及应对方法:
外伤
- 原因:母猪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因碰撞、挤压等导致后腿受伤,引发肿疼,比如在狭窄的猪舍过道中与其他物体摩擦碰撞,或是在群体争斗中被其他猪只咬伤腿部。
- 症状:受伤部位有明显的创口、擦伤痕迹,局部皮肤破损、出血,随后出现肿胀,母猪表现为受伤后腿不敢着地、跛行。
- 治疗:
- 对于轻度外伤,首先对伤口进行清洁消毒,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污垢和异物,然后涂抹碘伏等消毒剂,防止感染。
- 若伤口较深或有较大创口,可能需要进行缝合处理,并根据情况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以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关节炎
- 原因:
- 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关节炎症,例如猪丹毒杆菌感染可导致关节炎型猪丹毒,引发关节肿胀、疼痛。
- 营养缺乏:饲料中缺乏钙、磷等矿物质或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和关节的正常发育与健康,导致母猪出现关节炎症状。
- 长期的过度运动或关节劳损:母猪在限位栏中活动空间有限,但如果长期站立或频繁起身、卧下,关节承受压力过大,容易引发关节炎。
- 症状:关节部位肿胀、疼痛,触摸时母猪表现出抗拒、躲闪,不愿站立或行走,行走时跛行明显,严重时关节变形。
- 治疗:
- 针对感染性关节炎,需先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感染,可肌肉注射青霉素;若是支原体感染,可选用泰乐菌素等药物。
- 在饲料中补充钙、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D,改善营养状况,可添加骨粉、石粉等钙源,以及维生素AD3粉等维生素添加剂。
- 对于疼痛明显的关节,可局部涂抹消肿止痛的药物,如云南白药气雾剂,以缓解症状。
猪丹毒
- 原因: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皮肤伤口感染,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当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时,容易发生传染。
- 症状:病猪体温升高至42℃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皮肤上出现红斑,指压褪色,随着病情发展,部分病猪会出现关节炎症状,表现为后腿肿胀、疼痛,跛行。
- 治疗:
- 青霉素对猪丹毒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发现病猪应立即肌肉注射青霉素,剂量根据猪的体重而定,一般每千克体重4万-8万单位,每天2-3次。
- 对病猪隔离饲养,加强护理,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和清洁饮水,猪舍要彻底清扫、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卫生环境,防止疫情扩散。
链球菌感染
- 原因:猪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存在于猪的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当猪体抵抗力下降时,如长途运输、气候变化、饲养管理不善等,链球菌容易大量繁殖并引发感染。
- 症状:病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部分病猪可见关节肿胀、疼痛,尤其是后腿关节,出现跛行,严重时不能站立,有些病猪还会出现神经症状,如抽搐、共济失调等。
- 治疗:
- 可选用头孢噻呋、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头孢噻呋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5-10毫克,每天1-2次;阿莫西林拌料饲喂,每吨饲料添加200-300克,连用5-7天。
- 对有神经症状的病猪,可配合使用镇静药物,如氯丙嗪,以缓解症状,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如补充体液、电解质,防止脱水和酸中毒。
钙磷缺乏症
- 原因:饲料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无法满足母猪生长、繁殖的需求,就会导致钙磷缺乏症,例如饲料原料单一,缺乏优质的蛋白质、矿物质饲料;饲料加工过程中,钙磷等营养成分被破坏,也会影响母猪的吸收利用。
- 症状:母猪表现为生长缓慢、消瘦,骨骼发育异常,关节肿大,出现跛行,严重时,母猪会出现产后瘫痪,无法站立。
- 治疗:
-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钙、磷添加剂,如石粉、骨粉、磷酸氢钙等,调整钙磷比例,使其达到适宜水平(一般钙磷比为1.5-2:1)。
- 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D3粉,或让母猪多晒太阳,利用紫外线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如果母猪后腿肿疼情况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咨询兽医,以便准确诊断并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