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难产死亡率
2025.05.22 22:00 22
母猪难产死亡率因多种因素而异,通常在5% - 20%左右。
影响母猪难产死亡率的因素
- 品种
一些品种的母猪可能天生骨盆结构相对狭窄或仔猪体型较大,导致难产几率增加,某些引入品种如大白猪、长白猪,相较于地方品种可能难产发生率稍高。
- 年龄
- 初产母猪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骨盆和产道周围肌肉的收缩力量不足,难产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一般初产母猪难产率可能达到15% - 25%。
- 经产母猪随着胎次增加,产道弹性下降、子宫收缩力减弱等问题逐渐出现,也会使难产风险上升,特别是到了第6胎及以后,难产发生率可能提高至10% - 20%。
- 胎儿因素
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如倒生、横生)、胎儿畸形等情况,都会阻碍胎儿顺利通过产道,引发难产,据统计,因胎儿过大导致的难产约占难产总数的30% - 40%。
- 饲养管理
- 母猪怀孕后期如果饲料营养过剩,会使胎儿生长过大,增加难产风险;反之,营养不足则可能导致母猪体质虚弱,子宫收缩无力。
- 猪舍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以及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影响母猪的身体状况和分娩时的应激反应,进而引发难产。
- 疾病因素
- 母猪患有繁殖障碍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可能导致子宫感染、胎儿发育异常,增加难产几率。
- 母猪产后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不全等疾病,也可能影响后续分娩过程,导致难产风险上升。
降低母猪难产死亡率的措施
- 加强饲养管理
- 合理配制母猪日粮,根据不同孕期调整营养水平,保证母猪摄入全面均衡的营养,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
- 提供适宜的猪舍环境,保持温度、湿度适宜,定期通风换气,并保证母猪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增强体质。
- 做好配种管理
- 选择合适的配种时机,确保母猪在最佳繁殖年龄和身体状态下配种。
- 采用正确的配种技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均匀度,减少因胎儿过多、过大等导致的难产。
- 定期健康检查
对母猪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繁殖障碍疾病,做好疫苗接种和疾病预防工作,减少疾病对分娩的影响。
- 及时助产
当发现母猪出现难产症状时,如长时间努责但不见胎儿产出、产程过长等,应及时进行助产,助产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母猪和仔猪的安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