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猪的养殖技术
2025.05.26 00:31 32
肥猪养殖技术涵盖猪舍建造、品种选择、饲料管理、日常管理、疫病防控等多个方面,以下为你展开介绍:
猪舍建造
- 地址选择:选择地势高、干燥、通风和排水良好的地方建猪舍,比如在山区选择较高的山坡位置,远离污染源和交通要道,以减少疫病传播风险和噪音干扰。
- 猪舍设计
- 类型:常见的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造价低、通风好,但不利于冬季保暖;封闭式保暖、隔热性能好,能有效控制环境,但投资较高;半开放式则兼具两者优点,养殖户可根据当地气候和养殖需求选择。
- 布局:合理划分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等,生活区与生产区用围墙隔开,门口设消毒池,防止外来人员和病菌进入生产区。
- 面积:每头肥猪的占地面积根据猪的体重大小有所不同,一般体重30-60公斤的猪,每头占地面积0.8-1.2平方米;60-100公斤的猪,每头占地面积1.2-1.5平方米;100公斤以上的猪,每头占地面积1.5-2平方米。
品种选择
- 优良品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瘦肉型品种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是育肥的好选择,比如杜洛克猪,它具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的特点,能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 挑选猪仔:选择健康、活泼、体型良好、采食正常的猪仔,查看猪仔的眼睛是否明亮、有无眼屎,耳朵是否灵活,皮毛是否光滑,肛门是否干净等,如眼睛明亮、耳朵能灵活转动、皮毛光滑、肛门无粪便残留的猪仔通常较为健康。
饲料管理
- 饲料选择
- 原料:优质的饲料原料是关键,玉米、豆粕、麸皮是常见的能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来源,玉米要颗粒饱满、无霉变,豆粕要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
- 类型:根据猪的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饲料,如仔猪料、育肥料等,仔猪料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合仔猪的生长需求;育肥料则注重能量和蛋白质的平衡,满足肥猪快速生长的需要。
- 饲喂方法
- 定时定量:每天固定时间喂料,让猪养成良好的采食习惯,且根据猪的体重和生长阶段确定喂量,避免浪费和过度饲喂,体重30-60公斤的猪,每天喂料2-3次,每次喂量1.5-2公斤;60-100公斤的猪,每天喂料2次,每次喂量2-3公斤。
- 循序渐进:更换饲料时要逐渐过渡,让猪有适应过程,防止因饲料变化引起应激反应,一般过渡期为5-7天。
日常管理
- 温度调控
- 不同阶段:仔猪适宜温度为28-32℃,育肥猪适宜温度为18-22℃,在冬季,可通过安装保温灯、加厚垫料等方式为仔猪保暖;夏季,通过安装水帘、风扇等设备为猪舍降温。
- 注意事项:温度变化不宜过大,避免猪只着凉或中暑,如遇天气突变,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猪舍温度。
- 湿度控制:猪舍湿度保持在65%-75%为宜,湿度过高易滋生细菌和霉菌,过低则空气干燥,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可通过通风、控制饮水器漏水等方式调节湿度。
- 通风管理:保证猪舍空气新鲜,排除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一般每小时通风量为猪舍体积的5-10倍,可安装排风扇,根据猪舍大小和养殖密度合理设置通风时间和频率。
- 饲养密度:每头育肥猪占有0.8-1.2平方米的空间,饲养密度过大,猪只生长缓慢、易发病;密度过小,浪费养殖空间,在一个100平方米的猪舍,饲养100-125头育肥猪较为合适。
- 调教管理:从小培养猪定点采食、睡觉和排便的习惯,在猪舍固定位置设置食槽、水槽和排便区,当猪在指定区域活动时给予奖励,逐渐让猪养成良好习惯。
疫病防控
-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常见的疫苗有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蓝耳病疫苗等,如猪瘟疫苗,仔猪在25-30日龄首免,60-65日龄二免;育肥猪在入栏后1周内接种。
- 卫生消毒
- 定期消毒:每周对猪舍、用具等进行1-2次全面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消毒剂。
- 人员车辆管理:进入猪舍的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人员更换工作服和鞋后进入,车辆要在消毒通道停留消毒。
- 疫病监测:每天观察猪的采食、饮水、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猪只,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检测,了解猪群健康状况,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 病死猪处理:对病死猪要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要求进行处理,防止疫病传播,常见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有焚烧、深埋等。
出栏管理
- 适时出栏:当肥猪达到预期体重和膘情时及时出栏,一般育肥猪体重达到100-120公斤,育肥期为150-180天左右可出栏。
- 出栏注意:出栏前要对猪进行停食12-24小时、饮水清洗等处理,保持猪体干净,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猪只拥挤、受伤,控制好运输时间和温度,减少应激反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