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猪发烧
2025.05.26 00:47 34
育肥猪发烧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及应对措施:
感染性因素
- 病毒感染
- 猪瘟
- 症状:病猪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稽留热型,精神沉郁,嗜睡,喜卧,弓背,寒战,皮肤发红,指压不褪色,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部位出现出血点或出血斑,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病初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带有黏液和血液。
-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猪瘟,一旦发现,应立即隔离病猪,对可疑猪进行紧急免疫接188博金宝网站下载 瘟疫苗,病死猪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播。
- 猪流感
- 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3 - 4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肌肉疼痛,不愿站立,常呈犬坐姿势,呼吸急促、咳嗽,从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 治疗:对病猪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氨基比林等进行肌肉注射,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等防止继发感染,加强猪舍通风保暖,保持空气新鲜,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和易消化的饲料。
- 伪狂犬病
- 症状:新生仔猪发病后体温升高至41 - 42℃,精神委顿,厌食,呕吐,腹泻,随后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抽搐、震颤等,死亡率较高,育肥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咳嗽,有时可见呕吐和腹泻,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
-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发病猪可使用镇静剂缓解神经症状,同时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对未发病猪紧急接种伪狂犬疫苗,加强猪场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毒传入。
- 猪瘟
- 细菌感染
- 猪肺疫
- 症状: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 - 42℃,呈稽留热,病猪呼吸困难,有犬坐姿势,口鼻流出泡沫样分泌物,颈部、咽喉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蔓延至耳根及胸前,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慢性型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贫血等。
- 治疗: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氟苯尼考等进行肌肉注射,对于病情严重的猪,可配合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加强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饲养密度。
- 猪丹毒
- 症状:急性败血型体温可高达42℃以上,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结膜充血,粪便干结,后期皮肤出现红斑,指压褪色,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疹块,多呈方形、菱形或圆形,稍突出于皮肤表面,色泽鲜红,后期变为紫红色,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等。
- 治疗:青霉素对猪丹毒有特效,可大剂量肌肉注射,也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皮肤疹块可涂抹紫药水等,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猪舍及用具进行消毒,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
- 副猪嗜血杆菌病
- 症状:体温升高至40.5 - 42℃,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胀、疼痛,跛行,共济失调,有的猪出现胸膜炎、心包炎等症状。
- 治疗:可选用头孢喹肟、恩诺沙星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配合使用氟尼辛葡甲胺等解热镇痛药缓解症状,对病重猪可适当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加强猪舍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保持猪舍干燥通风,降低饲养密度,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和保健工作。
- 猪肺疫
- 寄生虫感染
- 附红细胞体病
- 症状:病猪体温升高至40 - 42℃,呈稽留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皮肤发红,尤其是耳部、颈部、腹部等部位明显,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有的猪出现贫血、黄疸症状,呼吸困难,便秘或腹泻。
- 治疗:可选用血虫净(贝尼尔)、三氮脒等药物进行肌肉注射,同时配合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对病情严重的猪可适当补液,维持水盐平衡,加强猪场的驱虫工作,定期对猪舍及环境进行消毒,防止吸血昆虫叮咬猪只。
- 弓形虫病
- 症状:体温升高至40 - 42℃,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便秘或腹泻,呼吸困难,咳嗽,体表淋巴结肿大,耳部、下腹部及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出血点。
- 治疗:可选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磺胺六甲氧嘧啶等,首次剂量加倍,拌料饲喂或肌肉注射,同时配合使用甲氧苄啶增强疗效,对病重猪要加强护理,补充营养和水分,注意猪场的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猫等动物进入猪场传播弓形虫。
- 附红细胞体病
非感染性因素
- 饲养管理因素
- 饲料因素
- 原因:饲料发霉变质,猪采食后可能引起中毒,导致体温升高,玉米、麸皮等原料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
- 症状: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温升高,有的猪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 治疗:立即停喂发霉饲料,更换新鲜、优质饲料,可给病猪灌服适量的葡萄糖水、维生素C等,以缓解中毒症状,对出现腹泻的猪,可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平时要加强饲料的储存管理,防止饲料发霉变质,保持饲料仓库干燥通风,定期检查饲料质量。
- 环境温度
- 原因:夏季气温过高,猪舍通风不良,猪散热困难,容易引起热应激,导致体温升高,冬季气温过低,猪只受冻,抵抗力下降,也可能引发体温异常。
- 症状:夏季猪表现为呼吸急促,张口喘气,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0℃左右;冬季猪可能出现寒战,体温可能先降低后升高,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 治疗:夏季要做好猪舍的防暑降温工作,如安装水帘、风扇等设备,加强通风,给猪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水,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冬季要注意猪舍的防寒保暖,增加垫料,封闭猪舍门窗缝隙,防止贼风,对体温异常的猪要及时隔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 密度过大
- 原因: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猪只活动空间受限,相互拥挤,容易导致猪只烦躁不安,抵抗力下降,引发疾病,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
- 症状:猪只生长缓慢,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等,体温可能升高至40℃左右,伴有咳嗽、气喘等症状。
- 治疗:及时调整猪群密度,将猪只合理分群,保证每头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对发病猪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使用解热镇痛药降低体温,加强猪舍的清洁卫生和通风换气,定期消毒,改善饲养环境。
- 饲料因素
- 营养因素
- 维生素缺乏
- 原因:饲料中维生素含量不足或缺乏,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缺乏,会影响猪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体温异常。
- 症状:猪生长发育不良,皮肤粗糙,视力下降,骨骼发育异常等,体温可能轻度升高,伴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
- 治疗:在饲料中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如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3粉、维生素E粉等,可根据猪的体重和缺乏情况合理确定添加量,保证饲料的多样性,使猪能获得全面的营养。
- 矿物质缺乏
- 原因:饲料中钙、磷等矿物质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会影响猪的骨骼发育和生理功能,导致猪只出现生长缓慢、肢体软弱等情况,也可能引起体温异常。
- 症状:猪站立不稳,跛行,关节肿大,严重时骨骼变形,体温可能出现波动,有时升高。
- 治疗: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预混剂,保证钙、磷等矿物质的平衡供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满足猪对矿物质的需求,对病情严重的猪,可进行静脉补钙等治疗措施,但要注意剂量和速度,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 维生素缺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