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猪不怎么吃料
2025.05.26 13:37 70
育肥猪不怎么吃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及相应解决办法:
环境因素
- 温度不适
- 原因:育肥猪适宜的生长温度一般在18-22℃,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的采食量,比如夏季气温超过30℃,猪会感到热应激,食欲下降;冬季气温低于10℃,猪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维持体温,也会导致采食量减少。
- 解决办法:夏季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如安装水帘、风扇,加强通风,给猪舍屋顶喷水等;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如增加垫料、封闭猪舍门窗、使用取暖设备等。
- 湿度问题
- 原因:猪舍湿度过高,会使猪感到闷热、不舒服,容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引发疾病,进而影响食欲;湿度过低,干燥的空气会刺激猪的呼吸道,也可能导致猪采食量下降。
- 解决办法:控制好猪舍湿度,保持在65%-75%为宜,湿度过高时加强通风,及时清理粪便和污水,可使用生石灰等干燥剂;湿度过低时可在猪舍内适当洒水。
- 通风不良
- 原因:猪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会刺激猪的呼吸道和嗅觉器官,引起猪的不适,导致采食量降低。
- 解决办法: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保证猪舍内空气新鲜,一般每头育肥猪每小时需要3-5立方米的新鲜空气,可根据猪舍大小和养殖密度,调整通风口大小和通风时间。
- 饲养密度过大
- 原因:猪的活动空间不足,会导致猪只之间相互挤压、打斗,使猪感到烦躁不安,影响食欲。
- 解决办法:合理调整饲养密度,每头育肥猪的占地面积应保持在0.8-1.2平方米,及时将生长速度不同、体型大小差异较大的猪进行分群饲养。
饲料因素
- 饲料品质不佳
- 原因:饲料发霉变质,会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等,猪食用后会出现中毒反应,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原料质量差,如使用了陈旧、有异味的原料,也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
- 解决办法:加强饲料储存管理,防止饲料发霉变质,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购买饲料时要注意查看饲料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外观等,确保饲料质量,如果怀疑饲料有问题,可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测。
- 饲料适口性差
- 原因:饲料的口味、质地不符合猪的喜好,或者饲料配方突然改变,猪不适应新的饲料口味,都会导致采食量减少。
- 解决办法:可以尝试更换饲料品牌或种类,选择适口性好的饲料,在更换饲料时,要逐渐过渡,让猪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般可采用7天过渡法,前2天原饲料与新饲料按7:3比例混合,之后每天逐渐增加新饲料比例,减少原饲料比例,直到第7天完全换成新饲料。
- 饲料营养不均衡
- 原因: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比例不当,不能满足育肥猪生长发育的需要,猪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 解决办法:根据育肥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全面、均衡,可参考猪的饲养标准,或咨询专业的饲料配方师,定期对猪进行体重、体况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饲料配方。
疾病因素
- 感染疾病
- 原因:猪感染了某些疾病,如猪瘟、猪流感、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等,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症状,导致采食量下降。
- 解决办法: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免疫程序按时给猪接种各类疫苗,预防疾病发生,一旦发现猪有异常症状,要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对病猪进行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 消化系统疾病
- 原因:如胃溃疡、胃肠炎等,会导致猪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解决办法:调整饲料配方,减少饲料中不易消化的原料,增加青绿饲料的比例,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健胃消食片等,帮助猪消化,对于病情较重的猪,要及时使用药物治疗,如治疗胃溃疡可使用西咪替丁等药物,治疗胃肠炎可使用抗生素和止泻药物等。
其他因素
- 饮水不足
- 原因:猪饮水不足会导致口渴,从而影响采食量,饮水器堵塞、漏水或供水系统故障,都可能导致猪饮水困难。
- 解决办法:定期检查饮水器,确保其正常工作,保证猪随时能喝到清洁的水,饮水器的高度要适中,一般离地面高度为10-15厘米,且要经常清理饮水器,防止堵塞,要保证猪舍内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夏季高温时更要注意增加猪的饮水量。
- 应激因素
- 原因:长途运输、转群、更换饲养员、噪音、惊吓等应激因素,会使猪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导致采食量下降。
- 解决办法:在运输猪时,要注意控制车速,避免急刹车和颠簸,可在运输车辆内铺上柔软的垫料,转群时,提前将新猪舍打扫干净,保持环境舒适,并尽量选择在猪空腹时进行转群,饲养员要相对固定,避免频繁更换,减少猪舍内的噪音和其他应激源,保持猪舍环境安静,在猪经历应激后,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缓解猪的应激反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