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猪的饲养管理
2025.05.26 13:42 64
肥猪的饲养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以下为你展开介绍:
前期准备
- 猪舍清洁与消毒:在进猪前,彻底清扫猪舍,包括地面、墙壁、屋顶、栏杆等,去除粪便、杂物等污垢,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对猪舍进行全面喷洒消毒,然后关闭门窗,进行熏蒸消毒24小时,之后通风换气,确保猪舍无异味。
- 饲料和饮水准备:根据肥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准备优质、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饮水清洁卫生,可在进猪前先让饮水管道充满水,检查是否有漏水或堵塞现象,确保肥猪随时能喝到干净的水。
- 猪舍温度调控:提前检查和调试猪舍的温控设备,如暖气、通风设备、水帘等,确保在肥猪饲养期间能将猪舍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不同生长阶段的肥猪对温度要求有所差异,一般为15-25℃。
猪苗选择
- 品种挑选: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的优良品种,如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及其三元杂交后代等。
- 健康猪苗:挑选健康无病、精神状态良好、眼睛明亮、被毛光滑、体型适中的猪苗,要求猪苗来源可靠,有正规的防疫记录,避免引入携带病原体的猪只。
饲养管理
- 合理分群:根据猪的体重、性别、品种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群,每群数量不宜过多,以保证猪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因拥挤而出现打斗、生长不均等问题,一般每栏饲养10-20头育肥猪。
- 定时定量饲喂:按照肥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制定科学的饲喂计划,定时定量投喂饲料,每天可饲喂2-3次,以保证猪只有足够的采食时间,同时避免饲料浪费,随着猪体重的增加,逐渐增加饲料的供应量,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饲喂导致猪只肥胖,影响肉质。
- 饲料营养均衡:提供营养全面、均衡的饲料,满足肥猪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根据肥猪的生长阶段适当调整,一般前期较高,后期可适当降低,要保证饲料的品质,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 充足饮水供应:保证肥猪随时能喝到清洁、新鲜的水,可采用自动饮水器,定期检查饮水器的出水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夏季气温高时,更要注意增加饮水供应量,以满足猪只散热和代谢的需要。
环境控制
- 温度控制:不同生长阶段的肥猪对温度要求不同,一般育肥前期温度保持在20-23℃,后期温度保持在18-20℃,冬季要做好保暖措施,如增加垫料、封闭猪舍门窗、使用暖气等;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安装水帘、风扇、喷雾等设备,加强通风换气。
- 湿度调节:保持猪舍内湿度适宜,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湿度过高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引发疾病;湿度过低则易导致猪只呼吸道干燥,诱发呼吸道疾病,可通过通风换气、控制饮水器漏水等方式调节湿度。
- 通风管理:保证猪舍内空气新鲜,及时排出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合理设置通风口和通风设备,根据季节和猪舍内空气质量情况,调整通风量和通风时间,冬季注意通风与保暖的平衡,避免冷风直接吹到猪只身上。
日常管理
- 卫生清扫:每天定时清扫猪舍,及时清除粪便和杂物,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每周至少进行1-2次全面的卫生消毒工作,减少病原体滋生。
- 健康观察:每天观察肥猪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饮水情况、粪便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猪只,如发现猪只有发热、咳嗽、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应立即隔离观察,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和兽医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对肥猪进行免疫接种,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免疫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免疫效果。
- 驱虫管理:定期对肥猪进行驱虫,可选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等驱虫药物,驱虫时间间隔可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每2-3个月驱虫一次,要注意观察猪只驱虫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出栏管理
- 适时出栏:当肥猪达到适宜的体重和出栏标准时,应及时出栏,出栏体重可根据市场需求、饲料成本、猪只生长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育肥猪体重达到100-120公斤左右时出栏较为合适。
- 出栏准备:出栏前,对猪只进行停饲12-24小时,但要保证充足的饮水,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准备好运输车辆,确保车辆清洁卫生、无尖锐物品,并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保暖设施。
-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过程中要控制车速,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减少猪只的应激,尽量选择在天气凉爽的时候运输,避免高温时段,到达目的地后,要及时将猪只卸载,让其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