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畜牧业
2025.05.27 15:34 30
互联网与畜牧业的结合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模式,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
精准养殖
- 环境监测与调控
- 通过在养殖场部署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可以实时收集养殖环境数据。
- 当监测到猪舍内温度过高时,系统自动启动通风和降温设备;湿度异常时,及时进行除湿或加湿操作,为牲畜创造更加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几率,提高养殖效益。
- 精准饲喂
- 借助电子识别技术,如射频识别(RFID)或二维码,为每头牲畜建立专属档案。
- 根据牲畜的生长阶段、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精确控制饲料的种类、数量和投喂时间,对于育肥期的肉牛,依据其体重变化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饲喂方案,既能保证肉牛快速生长,又能避免饲料浪费。
疫病防控
- 远程诊断
- 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和智能诊断设备,养殖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将牲畜的症状、体征等信息传输给兽医专家。
- 专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进行远程诊断,给出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当养殖场的奶牛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养殖人员拍摄视频并上传相关数据,兽医可及时判断奶牛可能患有的疾病,并指导用药和治疗措施。
- 疫情预警与监测
- 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能够对养殖场周边及更大范围内的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 一旦发现疫情风险,及时发出预警,提醒养殖场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扩散,通过收集分析区域内牲畜疫病的发病数据、气象数据、养殖密度等信息,预测疫病可能发生的区域和时间,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供应链管理
- 溯源体系
- 利用区块链等技术,为畜产品建立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追溯体系。
- 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就能获取该产品的产地、养殖方式、饲料来源、用药情况、屠宰加工等详细信息,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透明追溯,增强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 市场对接与销售
- 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互联网渠道,直接将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 一些地方的特色畜牧产品,如散养土鸡蛋、生态羊肉等,通过网络平台走向全国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养殖收益,养殖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养殖规模和产品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