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畜牧业转型升级
2025.05.27 23:41 27
现状、挑战与路径探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浙江省畜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本文深入分析了浙江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路径和措施,旨在推动浙江省畜牧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畜牧业是浙江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环境污染、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浙江省积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浙江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现状
(一)养殖模式优化
- 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动畜禽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许多中小养殖户逐渐退出,规模化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养殖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便于疫病防控和环保治理。
- 生态养殖模式兴起 各地积极探索生态养殖模式,如农牧结合模式,将畜禽养殖与农作物种植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林下养殖模式,利用林地空间进行畜禽养殖,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同时畜禽粪便可为林地提供肥料,这些生态养殖模式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提高了畜产品的品质。
(二)产业结构调整
- 畜种结构优化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浙江省对畜种结构进行了调整,减少了生猪等传统高污染畜种的养殖比重,适当增加了牛、羊、禽等节粮型、低污染畜种的养殖规模,积极发展特色畜禽养殖,如湖羊、长毛兔等,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
- 产业链延伸 畜牧业与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联系日益紧密,产业链不断延伸,许多大型畜牧企业加强了畜产品加工能力,开发出多样化的深加工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电商等新兴销售渠道的发展,拓宽了畜产品的销售市场,促进了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环保治理加强
- 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加大 各地严格落实环保要求,加强对养殖场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监管,推广应用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如沼气池发酵、干湿分离、有机肥生产等,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许多养殖场配套建设了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
- 养殖环境改善 通过加强环保治理,浙江省畜禽养殖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过去一些养殖场周边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空气、土壤和水环境质量逐步提升,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质量安全监管强化
- 监管体系完善 建立健全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了从养殖、屠宰到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管,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协同配合,形成了监管合力,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 质量检测水平提高 加强了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提高了检测设备和技术水平,增加了检测项目和频次,对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进行重点监测,通过严格的检测,保障了市场上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浙江省畜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一)环保压力依然较大
尽管浙江省在养殖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养殖场的环保设施建设仍不完善,运行成本较高,粪污资源化利用还存在一些难题,一些小型养殖场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难以达到环保要求,给周边环境带来一定压力。
(二)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国内畜产品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消费者对畜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浙江省畜产品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一些外地畜产品凭借价格优势或品牌优势进入浙江市场,对本地畜牧业造成一定冲击,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给养殖户和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畜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供支撑,目前浙江省畜牧业在品种改良、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应用推广不够,缺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制约了畜牧业的高效发展。
(四)政策支持有待加强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补贴标准有待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还需进一步增强,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养殖主体的需求。
浙江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
(一)进一步加强环保治理
-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养殖场环保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养殖场建设高标准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畜牧业环保治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推广先进技术 加强对先进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如高效粪污处理工艺、新型环保设备等,建立示范基地,展示推广成功经验,帮助养殖场提高环保治理水平,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环保难题。
(二)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 加强品牌建设 培育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畜产品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品牌建设,提升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品牌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形象。
- 拓展市场渠道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与大型超市、电商平台等合作,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展示浙江畜产品的优势和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竞争。
(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 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要增加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开展品种改良、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畜牧业科技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养殖户和企业员工的科技素质,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充实畜牧业科技队伍,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 优化政策措施 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对规模化养殖、生态养殖、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明确补贴标准和范围,确保政策惠及更多养殖主体。
- 加强政策落实 建立健全政策落实监督机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及时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畜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浙江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进一步加强环保治理、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路径,持续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能够实现浙江省畜牧业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保障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需要政府、企业、养殖户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浙江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