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拉稀肚子涨怎么办
2025.05.29 02:41 38
小猪拉稀肚子胀是比较常见且需要及时处理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原因分析
- 消化不良
- 饲料问题:突然更换饲料,小猪的肠胃一时无法适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拉稀和肚子胀,从原来的母乳过渡到固体饲料时,如果饲料成分变化较大,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 喂食过量:小猪不知饥饱,养殖户如果喂食过多,容易造成肠胃负担过重,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出现拉稀、肚子胀的症状。
- 肠道感染
- 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肠道,会导致肠道炎症,引起拉稀,这些细菌在猪场环境中普遍存在,当小猪抵抗力下降时,就容易感染发病,猪场卫生条件差,粪便清理不及时,细菌滋生,小猪接触后就易被感染。
- 病毒感染:像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可引起小猪严重的肠道感染,导致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肚子也会因肠道内气体积聚而发胀,这些病毒传染性强,一旦猪场发生疫情,很容易造成小猪大面积发病。
- 饲养管理不当
- 温度变化:小猪对环境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影响其消化功能,比如冬季猪舍保温不好,小猪受冻,会引起肠道蠕动紊乱,导致拉稀肚子胀;夏季猪舍温度过高,小猪受热应激,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 环境卫生差:猪舍潮湿、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会刺激小猪呼吸道和肠道,降低其抵抗力,容易引发肠道疾病,出现拉稀肚子胀的情况。
- 寄生虫感染
球虫、蛔虫等寄生虫寄生在小猪肠道内,会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导致拉稀和肚子胀,球虫感染在仔猪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容易造成小猪反复感染,影响生长发育。
解决办法
- 调整饲料
- 更换饲料要循序渐进:如果是因为更换饲料引起的问题,应逐渐过渡饲料,开始时,将新饲料与原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如第一天新饲料占10%,原饲料占90%,之后每天逐渐增加新饲料比例,直到完全更换为新饲料,一般需要5 - 7天时间,让小猪肠胃有个适应过程。
- 控制喂食量:定时定量喂食,根据小猪的体重和生长阶段合理确定喂食量,仔猪每天可分多次喂食,如5 - 6次,每次喂食量以小猪吃到七八成饱为宜,避免喂食过量。
- 治疗肠道感染
- 细菌感染治疗:
- 对于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恩诺沙星按每千克体重2.5 - 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2 - 4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 - 3次,可配合使用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
- 沙门氏菌感染时,可选用氟苯尼考、新霉素等药物,氟苯尼考每千克体重20 - 30毫克,拌料饲喂,每天2次;新霉素每千克体重20 - 30毫克,拌料饲喂,连用3 - 5天。
- 病毒感染治疗:
- 目前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止小猪脱水,可给小猪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死亡,每升水中加入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让小猪自由饮用。
- 可使用一些提高小猪免疫力的药物,如黄芪多糖等,增强小猪抵抗力,促进恢复,黄芪多糖按每千克体重0.1 - 0.2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
- 细菌感染治疗:
- 改善饲养管理
- 调节温度:
- 冬季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可采用增加垫料、安装保温灯等措施,使猪舍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一般仔猪适宜温度为28 - 32℃。
- 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可通过加强通风、安装水帘等方式,降低猪舍温度,保持在25 - 28℃左右。
- 加强环境卫生:
-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每天至少清扫1 - 2次。
-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猪舍空气新鲜,可安装排风扇,每天定时通风。
-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剂,每周消毒1 - 2次,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滋生。
- 调节温度:
- 驱虫
- 对于怀疑有寄生虫感染的小猪,可选用合适的驱虫药物进行驱虫,对于球虫感染,可选用百球清,每千克体重20毫克,口服,一次即可。
- 对于蛔虫等线虫感染,可选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等药物,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阿苯达唑每千克体重5 - 10毫克,拌料饲喂,间隔7 - 10天可再驱虫一次。
如果小猪拉稀肚子胀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咨询兽医或请兽医到猪场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更大损失。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