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肚胀咋回事
2025.05.29 02:42 42
小猪肚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
饲养管理因素
- 饲料问题
- 饲料品质不佳:
- 饲料发霉变质,其中的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会刺激小猪的胃肠道,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肚胀,玉米发霉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会损害小猪肝脏和胃肠道黏膜,使小猪采食量下降、消化紊乱,进而肚胀。
- 饲料中含有不易消化的成分,如劣质的蛋白原料,小猪难以充分消化吸收,在肠道内发酵产气,引起肚胀,比如使用了部分变质的豆粕,其中的蛋白质变性,降低了消化率,增加了肠道负担。
- 饲料突然更换:小猪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突然更换饲料会使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失衡,从一种品牌的仔猪料突然换成另一种,小猪肠道一时无法适应新饲料的成分和质地,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肚胀、腹泻等症状。
- 饲料品质不佳:
- 喂养方式不当
- 喂食量过多:过度喂食会使小猪的胃肠道负担过重,消化不完全,食物在肠道内发酵产气,引起肚胀,比如一些养殖户为了让小猪快速生长,不按照小猪的日龄和体重合理控制喂食量,导致小猪每餐吃得过饱。
- 饮水不足:水对于小猪的消化至关重要,如果饮水供应不足,会影响饲料的软化和消化,使食物在肠道内移动缓慢,容易发酵产气,引发肚胀,水槽堵塞或供水系统故障,导致小猪不能及时喝到足够的水。
- 喂食频率不合理:不规律的喂食时间和频率会打乱小猪的消化节律,比如有时一天喂两次,有时一天喂三次,且每次间隔时间不固定,使小猪的胃肠道不能形成稳定的消化生物钟,影响消化功能,可能导致肚胀。
疾病因素
- 胃肠道疾病
- 肠炎: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炎,会导致肠道黏膜发炎、渗出增加,肠道蠕动紊乱,例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炎症刺激使肠道内气体和液体分泌失调,小猪出现肚胀、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 便秘:小猪由于饮水不足、饲料中膳食纤维过少或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可能会发生便秘,粪便在肠道内积聚,阻塞肠道,导致气体排出不畅,引起肚胀,比如小猪长期食用过于精细的饲料,缺乏足够的粗饲料成分,容易引发便秘。
- 其他疾病
- 魏氏梭菌感染:魏氏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在小猪肠道内大量繁殖时,会产生多种毒素,引起肠道出血、坏死和产气,导致严重的肚胀,病猪常表现为突然发病,腹部迅速膨大,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
- 猪瘟:这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除了引起发热、皮肤出血等症状外,也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肚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因为病毒感染会破坏小猪的免疫系统和肠道黏膜,干扰正常的消化生理过程。
- 传染性胃肠炎:由冠状病毒引起,主要侵害小猪的胃肠道,患病小猪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同时由于肠道炎症和功能紊乱,也会出现肚胀现象,这种疾病传播迅速,对仔猪危害较大。
环境因素
- 温度变化
- 寒冷应激:小猪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当环境温度突然下降时,小猪为了维持体温,会消耗更多能量,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寒冷刺激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和消化液分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肚胀,冬季猪舍保暖措施不到位,小猪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
- 炎热应激:夏季高温时,如果猪舍通风不良,温度过高,小猪会出现热应激反应,小猪呼吸加快,采食量减少,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酶活性降低,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发酵产气,导致肚胀。
- 圈舍卫生差
- 猪舍内粪便和尿液清理不及时,会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刺激小猪的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降低小猪的抵抗力,引发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进而可能导致肚胀,猪舍内氨气浓度过高时,会损伤小猪呼吸道上皮细胞,使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同时也会影响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 潮湿的圈舍环境有利于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繁殖,小猪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容易感染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引起肠道炎症和肚胀,而且潮湿还会使小猪体感寒冷,增加了寒冷应激的风险。
寄生虫感染
- 蛔虫感染:蛔虫是猪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大量蛔虫寄生在小猪肠道内,会夺取营养,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蛔虫在肠道内活动还会刺激肠道,引起肠道痉挛和炎症,导致肚胀,小猪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饲养,容易感染蛔虫,初期可能表现为生长缓慢、食欲不振,后期出现肚胀症状。
- 球虫感染:球虫主要侵害小猪的肠道上皮细胞,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感染球虫后,小猪会出现腹泻、肚胀等症状,尤其在仔猪阶段较为常见,球虫感染会破坏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小猪生长发育受阻,肚胀明显。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