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倒地死亡腹部发紫
2025.05.29 02:43 34
小猪倒地死亡且腹部发紫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
疾病因素
- 猪瘟
- 病原及发病机制: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出血、梗死和坏死等病变。
- 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至41℃左右,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喜卧,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病初便秘,后腹泻,腹部、耳后、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小猪感染后死亡率较高,常突然死亡,死后可见腹部发紫。
- 猪丹毒
- 病原及发病机制:由猪丹毒杆菌引起,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病菌主要经皮肤伤口感染,进入血液后在全身扩散,引发败血症和皮肤病变。
- 临床症状:急性型猪丹毒常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2℃以上,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废绝,行走不稳,皮肤出现红斑,初期为淡红色,后变为紫红色,指压褪色,多见于胸、腹、背、肩等部位,小猪发病后可能迅速死亡,死后腹部皮肤也会呈现明显的紫红色。
- 仔猪副伤寒
- 病原及发病机制:由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尤其是在饲养管理不良、环境卫生差、气候多变等应激因素下容易发病,病菌经消化道感染后,在肠道内繁殖并侵害肠黏膜及淋巴组织,进而扩散至全身。
- 临床症状: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症状,病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吃食,迅速死亡,死后可见腹部发紫,慢性型较为常见,病猪体温呈弛张热,食欲不振,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皮肤有痂样湿疹,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发紫。
- 传染性胸膜肺炎
- 病原及发病机制: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菌感染猪的呼吸道后,在肺泡和支气管内繁殖,引发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肺炎。
- 临床症状:最急性型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5℃以上,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带血的泡沫,很快死亡,死后可见腹部皮肤发紫,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咳嗽,气喘,皮肤发绀,尤其是腹部较为明显。
- 仔猪水肿病
- 病原及发病机制: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主要是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仔猪发病,病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毒素被吸收后引起全身微血管损伤,导致组织水肿。
- 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眼睑、头部、颈部水肿,严重时波及腹部,病猪常突然倒地,四肢划动,惊厥死亡,死后可见腹部皮肤发紫。
非疾病因素
- 饲料中毒
- 病因:如采食了发霉变质的饲料,其中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毒素会损害猪的肝脏、肾脏等器官,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 症状:猪采食后可能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中毒死亡,死亡猪只腹部可能发紫,还可能伴有其他器官的病变,如肝脏发黄、肿大等。
- 药物中毒
- 病因:在治疗猪病过程中,如果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方法不当或药物配伍禁忌等,都可能导致猪药物中毒,过量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损害猪的肾脏和听神经;不合理使用磺胺类药物可能引起结晶尿、血尿等。
- 症状:病猪可能出现呕吐、腹泻、呼吸困难、抽搐等症状,最后倒地死亡,腹部皮肤发紫。
- 应激反应
- 病因:长途运输、突然更换饲料、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温度骤变等强烈应激因素,会使猪的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
- 症状:猪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紧张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急性心力衰竭、休克等而死亡,死后腹部可能出现发紫现象。
- 缺氧
- 病因:猪舍通风不良,如冬季为了保暖而紧闭门窗,导致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或者在夏季气温过高时,猪舍内空气闷热,氧气含量不足,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也会造成局部缺氧。
- 症状:猪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症状,长期缺氧会导致猪只体质下降,甚至死亡,死后腹部可能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发紫。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