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脑炎水肿
2025.05.29 02:50 44
小猪脑炎水肿,又称仔猪水肿病,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以下是详细介绍:
- 病因
- 病原: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血清型引起,如O138、O139、O141等,这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能产生一种或多种毒素,如志贺样毒素等,可导致仔猪发病。
- 诱因:断奶应激是重要诱因,仔猪从母乳过渡到饲料,肠道微生态环境变化,免疫力下降,肠道内的大肠杆菌趁机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发疾病,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不均衡情况,以及突然更换饲料、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差等不良饲养管理因素,都可能促使该病发生。
- 症状
- 最急性型:往往看不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
- 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随后出现共济失调,盲目行走或转圈,有时突然倒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眼睑、结膜、齿龈、下颌等部位出现水肿,严重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皮下,有的病猪还会出现神经症状,如抽搐、惊厥等,叫声嘶哑,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 病理变化
- 外观:病死猪体表苍白,皮下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以眼睑、颈部、腹部皮下最为明显,切开皮肤可见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流出。
- 头部:脑膜和脑实质水肿,脑回变宽,脑沟变浅,脑室有积液。
- 胃壁:水肿增厚,胃大弯和贲门部最为明显,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物,严重时可达数厘米厚。
- 肠道:肠黏膜弥漫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
- 诊断
- 临床症状:根据断奶仔猪出现共济失调、水肿等典型症状可初步怀疑。
- 病理变化:如脑膜、胃壁、肠道等部位的特征性病变有助于诊断。
- 实验室诊断: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确定是否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血清型,同时进行毒素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 防治措施
- 预防:
- 科学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均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突然更换饲料,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消毒。
- 疫苗接种:在母猪产前4周和2周分别接种大肠杆菌多价灭活疫苗,通过母源抗体保护仔猪。
- 药物预防:仔猪断奶后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抗生素,如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等,连用1周左右,预防感染。
- 治疗:
- 隔离护理:将病猪转移到清洁、干燥、温暖的隔离舍,安排专人护理,提供充足清洁饮水。
- 药物治疗:
- 抗菌消炎:选用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噻呋等进行肌肉注射,控制感染。
- 减轻脑水肿:静脉注射甘露醇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缓解神经症状。
- 对症治疗:针对病猪出现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进行吸氧、强心等对症治疗,提高病猪的康复几率。
- 预防: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